设置

关灯

第96页

第(1/2)节
    影帝的诞生(美娱)作者:摇曳菡萏第96页    “我们至少拒绝了一半以上。如果因为sat1双满分就录取的话,哈佛校园大概早就被撑炸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其他方面,课堂作业全a,哇噢,成绩下面还标注了一个小小的h,这孩子上的是好班,不是随便混混作业就能拿a的差班。”

    “参加过a考试,英国文学、世界历史和物理学、艺术史的成绩都在45分。”

    “他还听过泽维尔教授的课,说那一堂《麦考白》令他对戏剧入迷。”

    “看来这个孩子在申请前做足了功课,他是哪里人,洛杉矶?能千里迢迢跑来试课,很有诚意。”

    “用功的好学生,脑袋里塞满了知识,或许人缘还不太好,我想我对威廉·布兰德利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了。他的毕业论文是什么题目?他在哪家刊物上发表过专业论文么?”

    没有人说话。

    “有谁拿到威廉·布兰德利的毕业论文吗?”罗伯特问:“还是说,这孩子压根就没准备这个?”

    “事实上,他有论文。”坐在罗伯特右手边的一个姜黄头发的招生官说:“只不过毕业论文的形式很新颖。”

    姜黄头发的招生官举起了一盘录像带,录像带壳子上粘着一张纸条,上面写着:“毕业论文,威廉·布兰德利。”

    “我想我们得把电视机打开了。”罗伯特挑了挑眉毛,说。

    第40章来自哈佛的录取信下

    录像带放进播放机后没多久就开始了播放。

    画面一开始是黑幕,然后响起了一些古典优美的背景乐,“带你认识威廉·布兰德利”的花体字在屏幕上出现、定格、隐退。

    然后镜头飞速掠过一些波澜壮阔的场景:半个巨大的船体,数以百计的工作人员,穿着古典服饰来回走动的群众演员们,背景里的白色灯光晃的整个摄影棚如同白昼。

    “这是什么?”戴着厚厚眼睛的“书呆子”考官不解的问:“电影?电视?从哪里截取的一些风景片?”

    “既然标明是毕业论文,那肯定是原创拍摄……虽然画面有点不像。”其他招生官回应道。

    作为全美最顶尖的大学之一,有心申请哈佛的学生们每年总是很多奇思妙想,单纯只附上自我介绍、成绩单、推荐信、荣誉证书之类的是最传统也最没新意的申请信,实际上,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学生在申请信里花样百出的塞东西,希望能增加自己在考官心目中的分数——从学生自己写的诗歌、小说、剧本,到他们自己创作的歌曲、油画、设计图……几乎什么东西都有。

    随着家庭录像机和播放机在全美大部分家庭中的普及,也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抛弃用纸笔写自我介绍信,而是选择用录像的方式,向大学招生官们展示自己的一切。

    哈佛招生官们有时候也挺喜欢这些录像带的,毕竟看有声音有画面的录像,比看信件快多了,也直观多了。

    但是眼前这部和招生官们以往看到的太不同了,以往那些录像带,大多是学生自己手持dv拍摄的,顶多有一两个家人或朋友出场,而眼前电视机里正在播放的这部,却看着非常像真的电影大片。

    直到一个下巴上留着短短络腮胡的男人身影闪过,办公室内几个人一起惊呼道:“詹姆斯·卡梅隆?!”

    好吧,詹姆斯·卡梅隆的出现,加上刚刚镜头扫过的地方,已经透露出了十分重要的信息:这里似乎正是因巨大话题度而将半个好莱坞搅的不得安宁的《泰坦尼克号》片场。

    “怪不得我一开始就觉得威廉·布兰德利这个名字很耳熟。”姜黄头发招生官捶手道:“《理智与情感》里的爱德华·费拉斯,有人有印象吗?”

    几个年轻点的考官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,当然也有茫然不解的。

    要说哪本专业期刊上刊登了新的能引发各个名校大争论的论文,那这群长期浸淫在学术氛围里的招生官们还有可能在第一时间知道,但要说好莱坞在过去一年里上映了什么新电影,有哪部很好哪部很烂?除非是该电影真的红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,否则这群哈佛的教员们的日常生活真的距好莱坞太远太远了。

    《理智与情感》还好,毕竟是简·奥斯汀名著,简·奥斯汀在英国文学研究这块算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了,如果威廉拍的是什么校园青春片罪案剧悬疑剧科幻剧,那估计到申请信被招生官们研究结束,
第(1/2)节
推荐书籍: